银信合一的特殊形式,使得侨批在近现代的中国华侨史上扮演了十分特殊的角色。海外华侨寄批回家的首要目的在于赡养家眷,为维持并改善家眷生活提供了重要保障。
近年来,侨批的价值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民间收藏日益增多,有关热心人士及专家学者也围绕侨批开展研究。饶宗颐教授的“海邦剩馥”、“媲美徽学“,是对侨批和侨批文化研究的一种盛赞。
“汕头旧影之抗战时期老照片展”于2014年6月10日在我馆展出,本期展览的旧照片,主要涵盖抗战时期汕头埠的港口、街容街貌、标志性建筑、以及日军侵入汕头的记录性图片,真实记载了汕头埠抗战时
侨批,作为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文化遗产,记录了中国近代海外移民的历史,反映了广大侨胞和侨属的生活点滴。一纸侨批,不仅为家乡生活拮据的亲人带来经济上的支持,更是血浓于水的亲情纽带。
早在十九世纪前,潮汕地区因其沿海之便,已是东北亚与东南亚的移民及商业枢纽。1860年开埠通商后,汕头与邻近岛国及西方的交往更见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