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生机》

是否有可能利用高科技构建起新的、环保的生物制剂产业?是否有一种数字眼镜,不仅能带领我们领略人工数字世界,还能让我们畅游宇宙,或者分子的微观世界?是否有一种设备,可以让我们的意识变换成各种形态,自由飞翔?是否有能够连接所有地球生命以及非生命体的生物互联网?人类之间、人类和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将何去何从?未来从来不止有一种可能,是技术集权用来作恶?还是秉持善念,造福地球众生?在人类世这个新的时代,人类不是要借助技术“走出”大自然,而是要更深入自然。人类只有秉持善念,才能最终实现自然、科技与人类的模拟与共生!

伴随着计算机、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的出现,一场改变世界的互联网革命正在发生。然而,科学记者、生物学家克里斯缇安·施瓦格尔认为这只不过是一场更大剧变的前兆:一场将要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未来进化革命即将到来,将给人类带来不可思议的生机。最伟大的科技变化不是在硬盘上发生的,而是在我们的大脑里,在我们的社会,在人类与地球万物的共生中,以及在我们的自然和气候里发生的。施瓦格尔认为,科技将借此手段将人类的意识编织进地球系统周而复始的生命循环当中去。科技将作为一个通道,让生机勃勃的物质力量进入到信息领域,从原子到地球都将成为一个整体;而民主将作为一个平台,以实现人类与其他“地球居民”——动物、植物和地球物理系统的彼此融合。只有建立起一个新的自然、科技与人类之间深入的共生关系,才能有人类世的美好未来,才能焕发出新的未来生机。

本书作者克里斯缇安·施瓦格尔,生物学家、科学记者、作家,研究环境问题长达20余年。1997至2012年先后在《柏林日报》《法兰克福汇报》《明镜周刊》做编辑和记者,主要关注环境、能源、生物医学及相关的技术研究策略等问题。目前,施瓦格尔以自由撰稿人身份为《GEO》杂志、《时代知识》杂志、西塞罗等媒体提供稿件。2014年他领导了罗伯特·博世基金会和记者论坛合办的 “科学新闻的未来”大师讲堂活动。施瓦格尔凭借其作品获得若干奖项,包括在德国企业可持续发展论坛上获得的“乔治·冯·霍尔茨布林克科学新闻奖”和“Econsense记者奖”。 他的第一本著作《人类世时代》(The Anthropocene)曾先后在柏林世界文化之家的“人类世工程”专题展览以及在慕尼黑德国博物馆的“欢迎来到人类世”专题展览中展出。他的著作《生活在人类世》(Living in the Anthropocene),已被翻译为多种语言。他还与人合著了《迫在眉睫的战争》(Looming War)。

索书号:G305/201701W

 
责任者: 
(德)克里斯缇安•施瓦格尔(Christian Schwagerl)著; 马博译.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1-10
详细介绍: 
学科: 
教育/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