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6月图书馆工作动态
2023年第6月图书馆工作动态
期末复习考试期间,图书馆一楼半露台阅览区6月1—28日全天24小时开放,供本校学生读者备考。
受疫情影响,2020年1月开始,我馆暂停办理《汕头大学校外读者借阅证》。6月1日,我馆恢复办理《汕头大学校外读者借阅证》, 并对之前已办理借阅证的校外读者,如原借阅证有效期在2020年1月1日及以后,将从读者到馆激活借阅证之日算起,顺延一年时间;因受疫情影响无法到馆还书,至借阅证激活之日,发生的逾期款不予计算。
6月2日,开通《CNKI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试用。
CNKI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包括中国专利和海外专利。中国专利收录了1985年以来在中国大陆申请的发明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共4920余万项,每年新增专利约250万项;海外专利包含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瑞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欧洲专利局、俄罗斯、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香港及中国台湾等十国两组织两地区的专利,共计收录从1970年至今专利1亿余项,每年新增专利约200万项。
6月6日,开通《芸窗思政学习平台》试用。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顺应教育数字化转型蓬勃发展趋势,依托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的集群优势,建设内容权威、种类齐全、科学实用的思政课学习资源体系,推出芸窗思政学习平台,赋能新时代思政课建设。芸窗思政学习平台主要面向高校/机构用户提供课程学习及电子书在线阅读服务,根据用户需求可提供云服务或者本地化部署,终端用户通过主流浏览器即可登录平台使用全部功能。
6月7日,提交校长办公会议议题:关于申请增加东海岸校区图书馆定制家具及配套设施经费的请示。
6月7日,在学校协同办公系统和图书馆主页“特色文献”栏目发布“潮汕文献新书推荐之一百八十五:《潮州方言与潮汕地名》”。
本书是作者的学术随笔集,共收录关于潮州方言与潮汕地名的文章43篇。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从两个观察维度谈潮州方言。一是潮州方言本身。二是潮州方言承载的文化信息。下篇谈潮汕地名。以地名学为指导,对潮州文化区域地名进行系统、宏观的分析,从命名理据维度勾画潮汕地名的基本风貌,揭示其特点、规律,并探求潮汕地名蕴含的地理、历史、语言、民俗、宗教、文化心理等层面的丰富信息,呈现潮州文化区主要地名景观。本书作者:吴构松。
6月9日,特色文献服务部金文坚主任出席2023年国际档案日侨批档案专题讲座。
6月13日,完成新招聘的人事代理人员面试,拟入职的2名新同事将在下学期9月份入职。
6月14日上午,汕头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项天保、秘书长卢壁辉、副秘书长王贵元等一行到我校开展立法调研工作,在校领导郝志峰校长,图书馆董朝峰副馆长和图书馆特色文献服务部金文坚主任的陪同下参观图书馆。
6月14日下午,学校在图书馆演讲厅举办第二十七期“长江大讲坛”,邀请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现代中国人文研究所所长陈平原教授莅校主讲“声音的政治与美学——现代中国演说家的理论与实践”。讲座由汕头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郝志峰主持。
乘此机缘,汕头大学图书馆特于桑浦山馆舍二楼大厅举办陈平原教授著述主题书展。本次书展集中展示馆藏陈平原教授全部著述,共计63种图书。从经典流传的《千古文人侠客梦》,到近年付梓的《文学如何教育》,课题包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国小说与中国散文、现代中国教育及学术、图像与文字、潮州文化等,充分展现了陈平原教授博大精深的学术格局与温润如玉的人文情怀。汕头大学图书馆谨以此主题书展,向陈平原教授致敬,以飨广大读者。讲座后,在郝志峰校长陪同下,陈平原教授参观了图书馆“陈平原教授著述主题书展”和特色文献服务部特藏室,并为系列藏书签名。
陈平原,1954年生于广东潮州,1987年获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一级教授、博雅讲席教授、现代中国人文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暨南大学潮州文化研究院首任院长。主要致力于20世纪中国文学、中国小说史与散文史、现代中国教育及学术的研究。已出版《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大学何为》《作为学科的文学史》《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现代中国的述学文体》《文学如何教育》等著作30余种,另有《书里书外》《花开叶落中文系》《故乡潮州》等随笔集多种。曾被国家教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获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王瑶学术奖著作奖、思勉原创奖、文津图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等。
6月16日,提交校长办公会议议题:关于东海岸校区图书馆主馆装饰软装及家具配套项目立项的请示。
6月11-16日,采编部刘翠青老师到河南省郑州市参加由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管理中心主办、河南农业大学图书馆承办的“2023年CALIS中文图书编目培训研讨会”。
为了展现汕头大学的办学特色、师生风采和校园环境,让考生和家长更好地了解汕大的校园文化和学术氛围,汕头大学于6月18日举行招生咨询日,开放校园供考生和家长实地参观。作为汕头大学地标性建筑——设计感十足的“亚洲最美大学图书馆”吸引了众多考生和家长抢先一步前来体验、感受汕头大学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招生咨询日当天,恰逢汕头大学图书馆现馆舍启用14周年纪念日。十四年岁月悠悠,潮起潮落,汕头大学图书馆始终为培养“有志、有识、有恒、有为”的时代新人而努力。叶落无痕,时光有迹,披星戴月,含英咀华,自盛夏到凛冬,从一行一页中传递知识的温度,传承思想的深度,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学子们,直至开出灿烂的花,结出丰硕的果。十四年风雨兼程,默默相伴。
仲夏六月,相约汕大,欢迎每一位怀揣梦想的考生报考汕头大学,在这里开启全新旅程。落笔生花,终将折桂,汕头大学图书馆期待与大家的下一次相遇。
6月20日,在学校协同办公系统和图书馆主页“特色文献”栏目发布“汕头大学图书馆特色文献推介之二十五:李志浦专题”。
李志浦(1931—2010),广东潮州人,一级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曾任广东省戏剧家协会理事,汕头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汕头市政协第七、八届常务委员,汕头市政协岭海诗社副社长,汕头中华书画研究会副会长。
汕头大学图书馆收藏了10余种有关李志浦的图书及视频资料,本期仅挑选较有代表性的10种予以推介。想了解更多,请访问图书馆主页 (http://www.lib.stu.edu.cn),检索馆藏书目。
按照汕头市委工作部署,近期,汕头市政协围绕汕头历史文化传承发展相关课题开展专题调研。根据工作安排,汕头市政协专题调研组由黄立飞副主席带队到我校开展调研,了解汕头大学在推进汕头历史文化传承发展研究平台建设和开展学术研究、研究成果出版等方面的情况。
6月25日下午3时,图书馆董朝峰副馆长接待调研组一行7人,带客人参观并向客人介绍图书馆的情况,参观结束后在会议室召开座谈会。图书馆特色文献部金文坚主任和特藏馆员杨剑、刘晓莉参加座谈。金文坚主任向客人介绍了20多年来汕头大学图书馆潮汕文献资源建设情况和未来建设的规划和展望。黄副主席对汕头大学图书馆的潮汕文献建设情况表示赞赏,并对未来工作提出期许,期待汕头大学图书馆和汕头市的潮汕地方文化工作有更多的合作和交流。参会各方就潮汕文献建设展开热烈和有建设性的讨论,座谈会取得圆满成功。
6月27日,开通《化学工业出版社数字图书馆平台》试用。
本平台数据库中目前已包括22000余种电子图书、1784种化工行业相关标准和《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流态化手册》等工具书资源。提供了化学、化工、材料、轻工、农业、生物、医药、环境、安全、能源、冶金和矿业、机械、汽车、交通、电工电子、计算机、建筑、生活、少儿、社科等专业范围的数字资源。
6月28日,提交校长办公会议议题:关于东海岸校区图书馆图书搬运项目立项的请示。
6月28日,向党政办公室提交图书馆员工暑假上班安排表。
6月29日,开通[信息素养讲座],由科睿唯安产品与解决方案专家袁庆文在线主讲“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2023年度更新及数据解读”,介绍2023年度JCR更新内容,以及如何利用JCR全面了解期刊以及学术影响力。
6月30日,向校领导、发展规划处提交:关于汕头大学图书馆东海岸校区馆舍人员需求请示。
6月30日,开通《知识视界中国服饰文化库》试用。
中国素有“衣冠古国”的美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孕育了璀璨的服饰文化,中国服饰文化库是一个集文化性、教育性、知识性、互动性于一体的服饰文化展示平台;其图文并茂的形式,结合最前沿的3D技术,全方位、多角度、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灿烂的中国服饰艺术及其背后蕴藏的丰富文化背景;平台不仅可以提高国人的服饰文化修养,还能唤醒沉睡已久的民族精神,增强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6月份,入藏国内版中文新书7013种/册、外文新书42种/册,完成编目图书6354册。借书964人次,借出3086册次;还书1667人次,归还图书4837册次;“为您找书”服务,从辅助书库调拨回馆图书8册;组织好跨校区图书的预借,预借到东海岸校区图书馆图书46册,预借到桑浦山校区图书馆图书8册。为本校师生开具《文献收录情况检索报告》26人次177篇。完成2023届博、硕士毕业生学位论文电子版提交审核934篇。